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
——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申报材料
徐州市西苑小学 张岷
张岷,女,中共党员,本科学历,中小学一级教师。从教30年以来,一直辛勤地工作在教育教学与管理第一线,处处严格要求自己。她亲和力强,善于与学生沟通,用心去发现心,注重个体和群体共同发展,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,撰写的经验论文多次获国家、省、市级一、二等奖,并参与省级课题研究多次。由于对待工作认真负责,成绩突出,曾被评为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、市德育先进工作者、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、徐州市学讲计划先进个人、区语文学科青年教学能手、区“三八红旗手”等。她坚信教育是充满阳光的事业,没有爱就没有有效的教育。
她--学讲之路,砥砺前行的践行者
2014年--2018年4月期间在矿山路小学担任业务校长,“学讲课堂”如何走向深入学习是她一直思考的问题。学校主动申请并成立了泉山区学讲项目工作室,进行“学讲课堂上教师有效助学行为”的专题研究。在“学讲计划”的推进工作中实施了“问题导向、流程导行、共享提升”三步走。在改变着课堂生态的同时,全体师生在课改中收益颇丰:2015年5月徐州市学讲县县行“泉山分会场”活动,2016年区“走乡村真教研”火花学校专场、苏山学校专场,学校借助6sigma教研模式展开“学讲课堂教师和学生行为转变”的研究成果分享得到了与会领导老师们的好评。2015年学校被评选为“徐州市首批学讲先进校”,2016年学校被评为徐州市“一师一优课,一课一名师”先进校。她个人被评为2016-2017年度“学讲计划”推进工作先进个人。
她--严谨管理,师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督促者
2018年4月进入西苑小学,作为一名分校执行校长,她深知责任重大。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,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,学校就应该为孩子的终生负责,教育不允许失败!
她一直主张“养成式”教育。在她看来,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,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。由于西校区成立不到三年,学生年龄小,自控力差,学校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,从学生早上开校门进来不跑抓起、从上下楼梯轻声礼让靠右行、上厕所先出后进一队行、见到杂物弯弯腰、文明礼让要宽容、站队放学快静齐、吃饭就餐要文明等活动,引导学生文明说话、文明做事。在日常教学中,她注意研究每个学生的的特点,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,让学生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得到体验,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。
教师的成长任重道远,学校的发展势在必行。为引领教师与好书为友,与经典对话,与博览同行,不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。她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老师配备一些新书,采取个人研读与集体交流相结合,线上与线下相结合,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,让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,感受教育大师的风范,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,提高文化知识素养,增强教育管理的水平,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,课题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,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。
她--工作务实,是老师中的排头兵
西苑小学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,浓厚的书香氛围,融洽的人际关系,饱满的工作热情一直激励着她不断学习、努力进取。
平时她总是把学校大大小小的工作,都当作自己份内的事,凡事以学校、老师、学生利益为出发点去思考问题,说真话,做实事,当好校长和书记的帮手,她始终明确自己的职责、摆正自己的位置,努力营造行政与老师之间融洽的工作关系。“用一颗敬业的心对待工作,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同事”。她经常说:“踏进校园门,爱和责任就是并存”。为了实现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,她总是积极地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,遇到班主任为难的家长,她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为老师们排忧解难,从而拉近了家长和老师的距离。甘为孺子牛,全心全意服务为师生不言怨。
她--砥砺歌行克时艰的领导者
2020年的一场疫情,打破了大家原有的工作安排。疫情防控期间,身为校区校长,她迅速成立学校防控小组,制定疫情防控预案,对全校师生进行摸排追踪,组织教师为孩子们开展线上交流互动学习,定期通过网络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要求,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,指导家长和学生合理安排好假期生活和学习。复学后她带领大家努力做好疫情防控时期的晨检午检工作、因病缺课、缺勤的学生情况排查上报工作、严格落实消毒消杀工作、细致安排学生上放学工作、周密部署学生中午配餐工作、加强教师校园护导工作、完善校园洗手设施等。从1月27日,接到《徐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的通知》开始,一直至今7月15日整整170天,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,事事亲力亲为,作为共产党员,她冲在前面,不管白天还是晚上,都时刻密切关注上级和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要求,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,严格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。疫情中,用肩负的荣光和使命让党旗高高飘扬。
她--努力架构课程建设的参与者
课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跑道,也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最根本的“营养品”。学校积极践行陶行知“教学做合一”教育思想,努力构建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、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、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统一,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与潜能开发的课程体系,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切的发展载体。
学校把仪式教育视为校本课程、活动课程,视为学校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学校根据学生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性,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、队会,举行各种庆祝、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,如少先队入队仪式、手拉手结对仪式、成长军体教育仪式、毕业青春仪式等系列仪式教育活动,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,增进爱国情感,提高道德素养。
在实践类课程实施中,她注重教师和学生创新的能力的培养,多途径实现跨学科的统整、多学科的融合。如在“垃圾分类我更美”的劳动实践活动中,除了指导学生学会垃圾分类,还对分类活动进行了创意宣传:撰写垃圾分类倡议书,分发到各班和社区,扩大宣传;编写垃圾分类小册子,用漫画的方式介绍分类方法;设计分类垃圾桶,调动大家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……这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融合了语文、美术、科学等学科的知识,这种基于学科又高于学科的教育实践,加深了学生对“实践出真知”的理解,并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。
三十年的教学生涯,她执着地在教育的热土上挥洒着自己的青春。“采得百花成蜜后,为谁辛苦为谁甜。”她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,守望着自己的理想,守望着那个甜美的梦,谱写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。
徐州市西苑小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www.xyxx1997.com 2021 苏ICP备13011976号-1 管理